Sunday, October 7, 2007

My Singing Activities 我的唱曲活動

笔者最喜愛唱凡腔,新馬腔和陳小漢B腔的多首名曲。首選特愛粤曲有:情僧偷到潚湘館,夜夜白头吟,狄青之闯三関,双陽宮主之追夫,百花亭赠剑,花亭會,重台泣别,佛前燈照狀元紅,冷月照梅宮,啼笑姻緣,鳯燭燒殘淚未乾,胡不归哭墳,琵琶行,風流天子,万恶淫為首,夢会太湖,幽会小周后,同是天涯沦落人,等等。请前辈朋友多多赐教。

2007 年9月29日,在新加坡,为惹蘭固哥居委会暨屬下 粵韻新聲曲艺研究社主办“粵韻彩云追月” 中秋庆祝晚会。观众响应热烈支持, 滿座兼要另外加座位。 當晚,何金玉大姐和筆者,初次拍擋合唱何非凡紅線女的五十年代名曲“佛前燈照狀元紅”。筆者臨時随机在唱秋江別“謝愛妻,玉手相携”之间,加挿做手勢演岀剧情,幸得覌众接受,意想不到, 以掌聲鼓励。



29sept Mid-Autumn Cantonese Opera performance at Kereta Ayer CC.

On the same evening, there was another performance at Radin Mas CC. But the turnout to our performance was overwhelming. It was more than full house at the auditorium and it was necessary to add another 30 seats. Many fellow enthusiasts turned out and there were some surprises.

It was very heart warming, however, that veteran VIP, Joanna Wong, JP ( Chinese Theatre Circle and Chairperson of Pat Wor Hui Kun), and some supporters, came especially just to watch my performance and left the auditorium right after my show.

Ha, finally, at last, i.e. after two months of drilling practises, under the constant urging of the female vocalist, Auntie Hor Kum Yoke, we delivered to the delights of the audience. They seem to like it.

For one reason, it was exceptional in the sense that the song was short, only 14 minutes and it is not available on CD or VCD. Secondly, the ingredients, i.e. the melody and lyric were typically classic, compared to recent years popular 25 or 30-min duration songs available on VCD. Thirdly, of course, my partner and myself tried our best to mimic the singing styles of Hor Fei Farn and Hong Sian Nui, the masters of the 50's. The rendering was likened to remincense of yesteryears.

Furthermore, only the night before, whilst I was rehearsing at home, I tried to add hand and body gesture. And subsequently, during the actual performance, I subconsciously added gesture to dramatize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role during male vocal singing. Examples, bowing to pay respect to the Buddha, pointing two fingers whilst criticising the wife who came to greet the new zhuang yuen (Emperor-appointed Top Imperial Scholar), lastly, admitting the mistake, bowing, thanking the wife and holding her hand, etc.

When I was bowing my head to admit "my mistake" to the wife, the audience applauded. And since they applauded, I bowed to the left and to the central and to the right, and there were more continuous applause from some of the audience. It was fun, even though only some of the audience was fooled by my bowing. The experience was delightful.


On my part when I was singing the second part, there was a little slip after I glanced at my partner, but I managed to realize and corrected instantly. Thanks to the blessing of Wah Kong Shi Fu.



 

以下活動畫面Slide Show說明:

笔者2004 年在新加坡Moulmein CC 和Chris Han 合唱冷月照梅宮。
和大班粤曲karaoke发烧友,在新加坡大芭窑西Toa Payoh West CC(主持吳艶珍,努苦功高),与四马路Waterloo RC共乐(主持沈惠碧,热心旡比)。

在2002, 2003,2004,2005,2006 年間, 筆者先后訪拜了大馬Malaysia各地曲藝場所做交流。首先,和三十名新加坡粵劇曲艺發燒友多次去了柔佛州彩虹花園Pelangi的“樂音軒“ 唱粵曲karaoke,接着幸得有方咪咪,黃宝禅,宝园,霍江寧前翬,余彩玲小姐引荐,和新加坡Connie Yuen,陳秀娇,苏雅皓,賀湘寧等人拜訪了吉隆坡,怡保的曲艺茶苑和社团,抱括了東安會館,益生業餘音剧社,南海會館,華光社,菊部曲藝社,和怡保万里望的馬華公会。

以下活動畫面Slide Show說明:

新加坡团2005年7月2日拜訪吉隆坡益生業餘音剧社。益生杨忠明社長,林金城先生,陈雲卿女士,陳鉅潻前軰等等。益生小生林鑄良和反串男花旦仇偉明合唱。筆者在吉隆坡益生和黃带蓮Agnes Wong合唱重台泣別。筆者和黃宝禅姐合唱艳曲醉周郎。

2006年三月十日,筆者訪大馬霹靋州怡保,万里望馬华公会, 幸得有夏先生,夏太太(陈金玉),陈彩玲招待,引荐。

昭君出塞主題曲



Feedback: Very delightful compliments from 茶煲teapot,奴力士,v 仔, joy and 花旦flower egg, all forum members of US New York Chung Ying Cantonese Opera Association. I am impressed and feel really honoured. Thank you so very much.


Hongxi 兄:
萬分之 歡迎 您加入我們之大家庭【榕樹頭論壇】。


從您的博客(廣東粵劇曲藝傳薪站)中,知道您是位熱愛提供世界各地粵劇資訊與大家分享之人仕。 首先在此向您深表致敬之意。 美國 三藩市灣區 奴力仕 鞠躬

開 心 啊 ! 開 心 啊!

歡 迎 新 朋 友 Hongxi. 榕 樹 頭 下 又 開 花,

邵 兄 不 愧 高 人 也, 鑽 研 曲 藝 不 花 假,

君 之 博 客 頂 呱 呱.....讚! 謝 謝 分 享 ! ~ 茶 煲 ~



Feedback:
Hongxi, Wow ! Your stage blog is awesome. Very systematically and excitedly you unveil the writeouts, pictures & the video clips of short opera singing. Today I spent a little time watching & listening to "Wang Zhao Jun"-- my favourite song. Will listen to others by and by. Finally you have set up a blog which you call your own. With your years of singing experience, your passion for the Cantonese opera & the interest of reading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opera have enabled you to produce such a piece of fine work. As a friend I would say "Well Done!" So much time & effort have been put in. Regards. Jeanette. (Singapore)


粤剧

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有粤剧演出。东南亚一带且有世代相承的艺人、固定的班社组织、同业行会和传统演出场地,如新加坡的“庆维新”、吉隆坡的“普长春”。
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继而出现了广东“本地班”,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称为“广腔”。在后来粤剧常演的开台例戏《六国封相》、《仙姬送子》、《八仙贺寿》中,仍保存了这种声腔。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指接近汉调西皮和祁阳戏“北路”的曲调)为主要唱腔。后徽班影响日益扩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簧)作为基本唱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昆、弋、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逐渐形成粤剧。
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艺人,受春柳社新剧(俗称文明戏)的影响,纷纷组织“志士班”,与工人、学生一起,进行反清反帝反封建的宣传,编演了《文天祥殉国》等戏。唱词通俗易懂,音乐上开始在“梆簧”唱腔中穿插民歌小调,唱法上改假声为“平喉”(真声),并经反复实践,全部改用广州方言演唱。1920年前后,不少粤剧大班社经常集中在广州、香港、澳门演出,习称“省港大班”。他们吸收了话剧、歌剧和电影的部分艺术营养,很快使自己丰富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肃清了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影响,积极挖掘、继承优秀传统,艺术上也进行了全面革新,不仅演出了不少优秀剧目,而且培养了一批新人。1958年,成立广东粤剧院。
粤剧的传统剧目,早期主要有《一捧雪》等所谓“江湖十八本”;清同治七年(1868)以后,又有《黄花山》等“新江湖十八本”;清光绪中叶,出现了侧重唱功的“粤剧文静戏”,如《仕林祭塔》等,称为“大排场十八本”。“省港大班”阶段的剧目有根据西文电影、小说改编的《贼王子》等。经过整理较有影响的剧目有传统剧《平贵别窑》、《凤仪亭》、《赵子龙催归》、《宝莲灯》、《西河会》、《罗成写书》以及现代戏《山乡风云》等。已经摄制成影片的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并保留有弋阳腔与昆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
粤剧的脚色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省港大班”时期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粤剧的表演艺术保持了早期“过山班”粗犷、质朴的特点。不少名演员都具有单脚、筋斗、滑索、踩跻、运眼、甩发、髯口等方面的绝招。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包括刚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
粤剧的著名演员早期有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后建立“大成国”自称平靖王的二花脸李文茂,创建粤剧同业行会“八和会馆”的老生邝新华等。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被称为“薛马争雄”的年代,文武生薛觉先和丑生马师曾对粤剧的革新都颇有贡献。他们和小生白驹荣、小武桂名扬被称为粤剧“四大家”或“五大流派”(加上演丑的廖侠怀)。实行男女合班后,上海妹创造了粤剧女脚特有的抒情唱法,后以红线女影响最大。同时,广州的罗品超、文觉非、陈笑风和香港的新马师曾、何非凡、林家声等也都各有擅长,颇有影响。

                             (梧桐新语整理)

狄青闖三關 - 阮兆輝, 郭鳳女




相关连接:佛山粤剧根深叶繁 2003-12-16



佛山粤剧老照片 新编系列粤剧“佛山黄飞鸿”之《奇情记》剧照



最早的粤剧行会组织在佛山建立
  “未有吉庆,先有八和,未有八和,先有琼花”这是粤剧行内人士经常说的一句话,说的是建立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粤剧本地班行会组织吉庆公所和八和会馆,均出现在琼花会馆之后。琼花会馆是何时出现的呢?

  有史记载,明代,戈阳腔已在广东流行,昆班、徽班等外地戏班经常入粤演出,受外来影响,广东人开始学习演戏。为区别两者,前者被称为“外江班”,后者被称为“本地班”。而佛山戏剧演出的历史也是从这时开始,佛山张槎《大江冯氏族谱》、《石湾太原霍氏族谱》等本地文献以及一些碑刻资料,都记载了明代佛山戏剧演唱活动的活跃。由于演出频繁,艺人数量不断增加,明万历年间,在佛山大基尾建立了粤剧本地班最早的行会组织———琼花会馆,并在其附近建造供戏船停泊的琼花水埠。 琼花会馆建成之后,粤剧演出更加繁盛。“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贝兄节,万人围住看琼花。”这首出现在清乾隆十九年《佛山忠义乡志》里的诗句就是针对粤剧演出的盛况所写。这样的盛况,今天已不复存在,不过当年那个曾经系住不知道多少只红船的琼花水埠的埠碑还在佛山粤剧珍藏馆珍藏着,它是当年粤剧发展的最好见证。

广东目前最古老戏台———万福台

  有戏必有舞台,祖庙万福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初名华封台,是佛山最早的固定戏台,也是广东目前最古老的戏台。

  自祖庙建成固定戏台后,各庙宇、会馆也纷纷建立其固定戏台,当时仅佛山镇就有三十四座(摘自《佛山文史资料》)。但是《华封台会碑》里记载,每年七八月分,活动在珠三角一带的佛山本地班,就集中在琼花会馆重新组班,组班后第一台戏即在万福台作首演,意为祈求北帝庇佑演出成功。可见万福台当时的尊崇地位。 踏进祖庙,今天再次走近万福台,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它依然焕发着应有的光彩。近两年来,万福台每年都有数十场演出,海内外粤剧艺人纷至沓来到此朝拜。“我们以能来万福台演出为荣。”这是记者在采访他们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万福台以它的悠久历史承载了它应有的价值。

粤剧艺人李文茂起义反清

  提起佛山的粤剧艺人,李文茂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不是因为他的戏,而是因为他的英雄起义。

  清咸丰四年,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率红船弟子数千人起兵反清。战斗中李文茂将戏班艺人按所属行当编成三军,他自称三军主帅。咸丰五年,李文茂西进广西,称平靖王,深得群众拥护。1858年,攻打桂林时,起义失败。自此,清政府对粤剧展开了报复行动,禁演粤剧,焚烧琼花会馆,捕杀粤剧艺人,佛山民间将被杀艺人合葬于石湾金龟岗,以铁渣为记,称“铁丘坟”,是首个艺人公墓。李文茂和数千粤剧艺人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粤剧五大唱腔流派与佛山渊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禁演,到清末时期,粤剧重又繁盛起来,数名有成就的艺人脱颖而出。其中薛觉先 、马师曾、白驹荣、 桂名扬、廖侠怀不得不提,他们在平时的演艺生涯中,注重创新,擅于吸呐影视及其他剧种的优势,分别开创了粤剧五大唱腔流派:薛派、马腔、白腔、马形薛腔、廖腔,对粤剧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以他们对粤剧艺术的贡献被历代粤剧艺人所记,在粤剧发展史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翻看五大唱腔流派的创始人的资料时,记者发现他们竟全都是佛山籍的演员。偶然抑或是必然,很难得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佛山的粤剧沃土很深很深。

《四只肥鸡》打动周总理

  1956年,“双百”方针出台,佛山粤剧事业踏上改革创新之路。1957年,娱乐剧团转由佛山市管理,此后,佛山专区青年粤剧团、佛山粤剧院、佛山地区粤剧团相继成立。当时,佛山粤剧名家云集,名伶有梁荫堂、冯少侠、梁冠南、庞顺尧、胡蝶女等等,他们演出了许多结合实际的剧目,如:《佛山胜天堂》、《社会主义好》等。而且,佛山专区青年粤剧一团演出的现代剧《四只肥鸡》还得到当时来广东视察的周总理的高度赞扬。

  文革之中,佛山粤剧发展几乎停滞。文革后,粤剧发展找到春天,当时名演员小神鹰、罗君超、陈小华、叶碧云等都在佛山。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名演员离开佛山,佛山粤剧发展遇到瓶颈。但佛山粤剧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民间,佛山的各种粤剧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熏粤剧爱好者们为演唱粤剧为乐,组成各种“私伙局”自娱自乐。据我市文化部门的不完全统计,佛山全市目前有正式名称的“私伙局”有206个,加上居民家庭中无名无姓的,″私伙局″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0个。而作为专业团体的粤剧团,近两年来更是不断的探索,力求排出精品,佛山青年粤剧团正印花旦李淑勤也逐渐成为粤剧舞台上的一颗耀眼明星。 纵观佛山粤剧发展历程,有起有落。近年来,社会各界更是高度重视粤剧的发展,刚刚公布的《佛山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传承和弘扬粤剧艺术的新途径,紧接着红红火火的“琼花焕彩”———2003佛山粤剧文化周也于本周拉开帷幕,佛山粤剧发展的美好前程正在向我们一一展望……

佛山粤剧之最

  一、1853年,佛山建立了最早的粤剧戏院———丹桂戏院。
  二、明万历年间,佛山建立了粤剧本地班最早的行会组织———琼花会馆。
  三、明万历年间,佛山建立了最早的粤剧红船专用码头———琼花水。
  四、清咸丰四年(1854),佛山粤剧艺人李文茂率数千红船弟子起义反清,在广西建立大成国,称“平靖王”,是中外戏剧史上“戏子称王”第一人。
  五、清咸丰四年(1854),由于李文茂起义反清,清政府禁演粤剧,捕杀粤剧艺人,民间将被杀艺人合葬于石湾金龟岗,以铁渣为记,称“铁丘坟”,是首个艺人公墓。
  六、祖庙万福台建于清顺治年间,是佛山最早的固定戏台,也是广东省目前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粤剧戏台。
  七、1957年,佛山专区青年粤剧团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青年戏曲团。
  八、1979年,佛山地区青年粤剧团应邀赴澳门演出,是文革后最早赴澳门演出的大陆粤剧团体。
  九、1986年,佛山青年粤剧团邀赴新加坡演出,成为中国与新加坡建立后第一个赴新加坡演出的大陆粤剧团体。
  十、1991年,李淑勤在佛山青年粤剧团担任主角,成为当时省内最年轻的粤剧正印花旦。
  十一、1993年,佛山青年粤剧团访问台湾,成为第一个赴台演出的大陆粤剧团体。

(编辑:温爱霞)

胡 不 歸 - 哭墳



必要介紹大家參阅:香港中文大学粵剧資料中心和中国戏曲查篤撐 - 廣東粵劇。 读者,可以在本站,頁上右角提供的“Related Links 相关連線”,做选择,即按一下,即可以登陆他们的网站。



"傳來往事留金鑑,譜岀高歌徹紫宵。"


取自佛山萬福戲台 資料來源:中国戏曲查篤撐 -廣東粵劇


Friends, The following excerpts from two Opera websites are worthy of your reading. source: 中國戲曲查篤撐。。。粵劇http://www.rthk.org.hk/chiculture/chiopera/opera_01.htm

歷史源流︰

廣東省地方戲曲之一,有「廣東梆黃」,「廣東梆子」、「廣東大戲」等稱號,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等地。起源有三種說法,較多人認為它始於清初,後集弋、崑、秦、徽等腔的優點,逐步發展而成。咸豐四年,由於粵劇藝人李文茂響應太平天國起義,清政府因而禁止粵劇組織演出。後來雖然再公開組班演出,但發展緩慢。

辛亥革命時,一些具愛國思想的藝人受文明戲影響,宣揚反清反帝反封建,編演《文天祥殉國》等劇目,突破粵劇的創作和藝術形式。後來,「省港班」又吸收了歌劇、話劇、電影等優點,改良和革新粵劇。

戲劇特色︰

不少藝人創造新腔,對建立戲劇中角色的性格有所幫助。例如紅線女獨創「女腔」,音色清脆、行腔自然,特別在演唱「中板」時,往往運用她多變的歌唱音色和技巧,突破音程,真假嗓巧妙結合,演活角色的性格和感情。

舉例言之,紅線女於《搜書院》中飾演翠蓮時,透過其輕巧活潑,柔中帶剛的歌聲,表現出翠蓮身份卑微但具反抗精神的性格。在《關漢卿》中,又成功地運用其唱腔帶出朱簾秀重情、正義果敢的性格。

音樂唱腔︰

以梆子、二黃的板腔體為主,曲牌體為輔。除梆子,二黃外,還有粵謳、南音、西皮、木魚等腔調。曲牌可分為牌子和小曲,牌子大多吸收自崑曲和弋陽腔,而小曲包括戲曲的過場音樂、廣東音樂等。

資料來自廣東粵剧院网站http://www.gdyjy.com/gb/index.asp

粤剧口诀

(念白、唱腔口诀)
大换气,小偷气;不乱喊,留余地。
声由气,气成声,有气才有声。
高音脑后走,低音响在头。
气粗则声浮,气弱则音薄,气衰则音沙,气盛则音亮。
嗓粗欠高练梆子,声窄狭细练二簧。

粤剧谚语

一套锣鼓半台戏 —— 指打击乐在演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卖面凭汤,唱戏凭腔 —— 指腔调在演唱时所占的重要地位。
文戏靠嘴,武戏靠腿 —— 指文戏和武戏对基本功有不同的要求。
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使好一张嘴 —— 指练好唱、念的功夫比练好做、打的功夫更难。

粤剧行话

大舱——指演员和音乐员。红船中大舱的铺位属他们使用。后来音乐员有了“棚面”之名,“大舱”则专指演员。
坐舱——指戏班流动演出时的负责人,有坐镇红船之意。
开身——指戏班组成出发演出。红船启航,离开码头之意。
埋头——指戏班期满散班。红船停航,靠泊码头之意。
扎水——指戏班没有人雇请,停止演出。红船中途停泊之意。
千斤——指戏台。戏谚有“头顶泰山,脚踏千斤”之说。
虎道门——指戏台出入场门。是古代戏曲用语“鬼门道”、“古门道”的讹传。
扯科反——指用滑稽动作、语言引人发笑。“科反”是古代戏曲用语“科范”、“科泛”的讹传。
开戏——指编戏。编剧者称“开戏师爷”。
生圣人——指新作的乐曲。从前认为是“圣人制礼作乐”,因此,能作乐的就是活着的圣人。
吞生蛇——指临急读剧本,死记硬吞。
食包——场上出差错受到指责。
食泥——上场忘记台词。
爆肚——忘记词曲,在场上临时抓词。
回糖——原意是甘蔗过时不收,糖分下降,戏班借指艺人年老艺术退步。
私伙——指私人所有的服饰物件,是“私房”的讹转。
洋古——外行之意,是“洋盘”的讹转。
行头——指对演出路线、行程的安排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它与有些剧种称戏服为行头不同。
花门——亦作“花开门”,指中途退班,不辞而别。
主会——指雇请戏班演出的主事人。

"梨園歌舞賽繁華,一带紅船泊晚沙,
但到年年天貺節,萬人圍住看瓊花。"


取自佛山梨園戲班古書 資料來源:中国戏曲查篤撐


粤剧《双枪陆文龙》剧照。 (资料图片)

  碧海银沙网讯 (图/资料图片 文/记者 邱君红 编辑/小 雨)为庆祝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成立,昨天晚上,湛江粤剧团在广州友谊剧场演出大型古装粤剧《双枪陆文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观看演出并题词:振兴粤剧,弘扬传统文化。省政协主席陈绍基,省委副书记蔡东士,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小丹,副省长雷于蓝,省政协副主席陈蔚文,市领导徐少华、陈耀光、黄国威、邓碧泉等到场观看了演出。著名粤剧艺术表演家红线女等也到场观看演出。演出前,张德江等还亲切会见了湛江粤剧团团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孔雀屏。

  此次演出由省政协办公厅主办,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广东电视台协办。湛江粤剧团素以演艺精湛在广东粤剧界享有盛名,此次赴穗演出由孔雀屏担任艺术总监,荟萃了粤剧团的精英,包括梁兆明、麦文洁、张华、温玉等一批优秀演员,剧本也是该团创作改编的经典剧目。当晚,演出吸引了羊城的老少粤剧迷们,很多在穗参加“两会”的代表也闻讯赶来观看演出。演员们亮丽的唱腔、精湛的作打、俊美的扮相倾倒了观众。演出结束后,市领导徐少华、陈耀光、黄国威、邓碧泉等看望了演职人员。

鳳閣恩仇未了情 - 新劍郎, 李鳳




筆記2004年。。。香港电視TVB8由旺明荃訪问多位粤剧红伶包括了新剑郎,龍贯天,陈詠仪,尹光,胡美仪等人.据受訪的艺人指岀,現在香港最流行的經典金曲便是去国归降和紫钗記之拾钗.
若要唱得好粤曲必达到以下要求:
*吐字清翠*音調準确*声带掌控*感情表現
(笔者意見:有唱惯時代小曲,認真学习的歌友,备了濃厚兴趣的引導,同道的影向,和卡拉奥奇的方更,多次的听悉,唸悉和唱悉后,(唸悉指默背曲詞,唱悉要注意快慢高底的节奏,专家的運腔),都能吐字和音調的需要,而旦投入內容和曲中人的意景,这些都不太难.
但是粤剧戏曲是一门精湛的艺术,贏得疯狂發烧友的追随,其中的魅力在于粤曲的特色,它的韻味,本人效为注重發音适度和行腔運韻。重視發音和腔韻,这兩项是非常考功夫.
依賴卡拉奥奇發声的歌友一般上都懒得学丹田發声,唱岀來的效果平平一律多似流行小時代曲,缺了情感的表露,又甚能唱出典型粤剧的韻味呢?新加坡平喉邵鴻禧 October 23, 2004

唱曲的基本要求 1.声带应用 2.丹田运气 3.口形发音 4.咬字技巧 5.情绪处理 6.行腔用韵 7.乐谱知识。有位前軰撰了一首詩,則是粵曲歌唱口訣(七言四句)討論唱曲要訣:其內容 正音穩板解曲文,字實腔鬆句逗分,
徐疾抑揚明吐納,感情把握自傳神."

資料來源:粵剧曲艺月刋,品味曲艺月刋。


介紹一本好書:“粵曲其本知識”作者:黃少俠老师 本書特點
對粵曲樂理學識有極為詳盡及細緻的分析,使讀者容易領會。
所舉例句都由目前流行的粵曲曲詞選出,讀者易於理解。
闡述的問題十分廣泛精確,故極為適合粵曲學習班組作為教材或課本。
自學人士或有志對粵曲作學術研究者,本書是很好的資料。



[转帖]初学粤曲的几点要求和唱腔基本知识
作者:茉莉飘雪 2007-07-06 20:38:21

資料來源:http://www.joycekoi.com/ 和 yahoo. blog 和sina.blog

粤曲是一门十分文明、高雅和深奥的艺术。初学粤曲须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点:学唱粤曲必须把握好节奏感(即叮板)。很多爱好者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唱粤曲,多数都是放碟或录音带听,跟住碟中唱家来学唱。但学唱者往往疏忽了节奏感的把握。到自己和乐队拍和演唱的时候便会出现有长短板(即弹弓板)的现象,很值得注意。怎样避免以上的问题呢?有几个方法。有机会时再和大家探讨学习。
  第二点:音准问题。唱粤曲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发音是否与音乐拍和的音准吻合(即食线)。在自己未演唱之前要留意音乐的定弦(即线口),开口唱时是否与音乐吻合。如有差异者要实时更正,否则你声音更好亦是徒然。简单来讲比较常见常唱的曲牌。例如:滚花、木鱼。表面上是很简单,很容易学。但要唱得好听(有味)是件不容易的事。特别是长句滚花和木鱼不管是正线或乙反,你从开头唱到结尾音要和音乐吻合,难度更大些。有很多学唱者甚至有些专业人员都会在这方面遇到问题。所以敬请各位粤曲爱好者对音准这个问题多作留意。
  第三点:是运气。发口和运腔问题,很多粤曲演唱者在没有老师指导下去学唱粤曲都会出现运气不当的现象。问题就出现在自己未有掌握到运气的程序,怎样呼、怎样吸、怎样使气往下沈、怎样使用丹田力、怎样运用背功力等等。而这些问题亦不是在文字上一讲就明,一学就会的问题。是要经过老师的指点在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和探讨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这个问题,那么唱起粤曲来就会觉得轻松自然优美动听了。至于发口和运腔方面,我们唱粤曲很讲究口形和口钳,从粤语方言来讲,其每一个字既口形是怎样,我们唱粤曲亦根据其每个字的口形来吐字、行腔、行内话叫做问字罗腔。先咬实个字然后再行腔。根据开、齐、撮、合四种口形,那个字属于那种口形就根据那种口形就运腔。例如:呵……呀……咿……呜……唔……等等。在行腔要掌握好吞、吐、收、放、快、慢、强、弱的运用。再根据曲词的内容和剧情的需要,运用到抑、扬、顿、挫四种技巧。上述几方面我们都能用得适当的话,那?唱出来的粤曲就会得到很优美动听的效果。以上几点谨提供对初学粤曲者几点要求和启示。不足之处敬请原谅。

%%%%%%%%%%%%%%%%%%%%%%%%%%%%%%%%%

粤剧小知识 (转载) 1 粤剧曲牌的种类和名称

粤曲是由“梆黄”、“广东音乐”、“小曲杂曲”、“牌子”、“歌谣”、“念白”、“锣鼓”等七大体系组成,在七大体系中,又各自分为若干类,分别如下:
(一)梆黄体系——梆子腔类(士工线)
梆子首板、倒板、煞板。梆子滚花(滚花)、长句滚花、乙反(苦喉)滚花、苦喉长句滚花。梆子(士工)慢板、快慢板。梆子中板(中板)、反线中板、乙反中板、合调中板、燕子楼中板、七字中板、快中板。三脚凳、有序中板、芙蓉腔中板、芙蓉腔、减字芙蓉、花鼓芙蓉、十殿芙蓉、碎芙蓉等。
(二)梆黄体系——二黄类(合尺线)
二黄首板、乙反二黄首板、反线二黄首板。倒板、叹板、煞板。合尺(二黄)滚花、乙反二黄滚花、反线二典滚花。二黄慢板(二黄)、十字二黄、反线二黄、长句二黄、大喉二黄、乙反二黄、滴珠二黄、乙反长句二黄。二流、长句二流、乙反二流、恋弹二流、快二流。西皮、乙反西皮。恋弹慢板、苦喉恋弹中板,恋弹快板等。
(三)歌谣体系
南音、乙反南音、流水南音。板眼、粤讴、龙舟、木鱼、清歌、咸水歌。
(四)念白体系
白榄、英雄白、诗白、打引白,口鼓(口古)、韵白、锣鼓白、浪里白、口白。
(五)小曲、牌子、锣鼓体系
广东音乐、小曲杂曲、吹大牌子、锣鼓、专腔等。

%%%%%%%%%%%%%%%%%%%%%%%%%%%%%%%%%

另外針对腔韵有四句金石提示来自陈小汉, 他說: “以情带声,以腔傳情,腔隨情转,因情造腔"。 資料來源:品味曲艺

若要研究唱功,请参阅以下网站:阿立粵曲天地
http://www.ahlap.com/ Sept 26, 2007

阿立粵曲天地网站其中粵曲小字典
http://www.ahlap.com/dict/Dict.htm

(一) 各種梆黃板面
(二) 梆黃板腔模式結束音圖表
(三) 簡譜和工尺譜對照表
(四) 正線反線音高相對表

** 請參阅阿立“学曲筆記““戯曲字典“

粤剧傳統記譜讀音:“合士上”应該唸成“賀士散“


文千岁和梁少芯合唱
文千岁原名黄富华,著名粤剧演员,出身戏剧世家,曾灌录超过一百八十多张粤曲唱片。七十年代开始,兼唱粤语流行曲,以替前丽的电视剧《七世姻缘》主唱系列主题曲及插曲最为流行。(查看相关网站:文千岁 音乐听厅,凡人音乐网 )

%%%%%%%%%%%%%%%%%%%%%%%%%%%%%%%%%

若要收聽欣赏多位名仱唱家的曲艺,即可按:香港電臺網上廣播“戲 曲 天 地“和 珠江帆影广东粤曲欣赏。

介紹香港電臺網上廣播 戲 曲 天 地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5/tco/20071028.html

節目介紹: 播 出 時 間 :
星 期 一 至 六 , 下 午 一 時 至 四 時
星 期 日 , 下 午 一 時 至 六 時

戲 曲 天 地 以 播 放 粵 曲 、 粵 劇 為 主 , 亦 為 各 大 市 民 提 供 京 曲 、 昆 曲 、 潮 曲 和 各 地 地 方 戲 曲 。 同 時 亦 製 作 多 元 化 特 輯 , 廣 泛 介 紹 戲 曲 劇 種 ; 訪 問 梨 園 、 曲 藝 及 音 樂 界 專 業 人 士 ; 並 邀 請 他 們 參 與 製 作 特 備 節 目 及 報 導 本 港 、 國 內 、 海 外 戲 曲 界 的 活 動 等 等 、 式 式 俱 備 , 更 提 供 聽 眾 與 各 大 紅 伶 透 過 電 話 、 現 場 接 觸 及 學 習 的 機 會 , 使 各 戲 迷 能 親 自 體 會 紅 伶 做 功 的 難 度 和 提 高 欣 賞 水 準

介紹:珠江帆影广东粤曲欣赏

1000多首粤曲在线欣赏、下载 “珠江帆影广东粤曲欣赏“网站http://www.blogercn.com/user3/21453/index.shtml

新潮英語版 帝女花:Never Say Goodbye


介绍相关网站:
廣東音樂网站http://gtclee.com/cansongs/listing.htm
廣東音樂多首名小曲欣赏,请按网站
http://gdyinyue.tosaint.com/

Have anyone try singing typical Cantonese or Chinese classic or folk music tunes with English or Malay lyrics ? I have heard 帝女花Hong Kong English version "Never Say Goodbye",上海灘Singapore Hokkien version, promoting food culture, 幽媾Indonesian version(from someone). Besides these, what e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