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7, 2007

狄青闖三關 - 阮兆輝, 郭鳳女




相关连接:佛山粤剧根深叶繁 2003-12-16



佛山粤剧老照片 新编系列粤剧“佛山黄飞鸿”之《奇情记》剧照



最早的粤剧行会组织在佛山建立
  “未有吉庆,先有八和,未有八和,先有琼花”这是粤剧行内人士经常说的一句话,说的是建立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粤剧本地班行会组织吉庆公所和八和会馆,均出现在琼花会馆之后。琼花会馆是何时出现的呢?

  有史记载,明代,戈阳腔已在广东流行,昆班、徽班等外地戏班经常入粤演出,受外来影响,广东人开始学习演戏。为区别两者,前者被称为“外江班”,后者被称为“本地班”。而佛山戏剧演出的历史也是从这时开始,佛山张槎《大江冯氏族谱》、《石湾太原霍氏族谱》等本地文献以及一些碑刻资料,都记载了明代佛山戏剧演唱活动的活跃。由于演出频繁,艺人数量不断增加,明万历年间,在佛山大基尾建立了粤剧本地班最早的行会组织———琼花会馆,并在其附近建造供戏船停泊的琼花水埠。 琼花会馆建成之后,粤剧演出更加繁盛。“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贝兄节,万人围住看琼花。”这首出现在清乾隆十九年《佛山忠义乡志》里的诗句就是针对粤剧演出的盛况所写。这样的盛况,今天已不复存在,不过当年那个曾经系住不知道多少只红船的琼花水埠的埠碑还在佛山粤剧珍藏馆珍藏着,它是当年粤剧发展的最好见证。

广东目前最古老戏台———万福台

  有戏必有舞台,祖庙万福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初名华封台,是佛山最早的固定戏台,也是广东目前最古老的戏台。

  自祖庙建成固定戏台后,各庙宇、会馆也纷纷建立其固定戏台,当时仅佛山镇就有三十四座(摘自《佛山文史资料》)。但是《华封台会碑》里记载,每年七八月分,活动在珠三角一带的佛山本地班,就集中在琼花会馆重新组班,组班后第一台戏即在万福台作首演,意为祈求北帝庇佑演出成功。可见万福台当时的尊崇地位。 踏进祖庙,今天再次走近万福台,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它依然焕发着应有的光彩。近两年来,万福台每年都有数十场演出,海内外粤剧艺人纷至沓来到此朝拜。“我们以能来万福台演出为荣。”这是记者在采访他们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万福台以它的悠久历史承载了它应有的价值。

粤剧艺人李文茂起义反清

  提起佛山的粤剧艺人,李文茂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不是因为他的戏,而是因为他的英雄起义。

  清咸丰四年,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率红船弟子数千人起兵反清。战斗中李文茂将戏班艺人按所属行当编成三军,他自称三军主帅。咸丰五年,李文茂西进广西,称平靖王,深得群众拥护。1858年,攻打桂林时,起义失败。自此,清政府对粤剧展开了报复行动,禁演粤剧,焚烧琼花会馆,捕杀粤剧艺人,佛山民间将被杀艺人合葬于石湾金龟岗,以铁渣为记,称“铁丘坟”,是首个艺人公墓。李文茂和数千粤剧艺人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粤剧五大唱腔流派与佛山渊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禁演,到清末时期,粤剧重又繁盛起来,数名有成就的艺人脱颖而出。其中薛觉先 、马师曾、白驹荣、 桂名扬、廖侠怀不得不提,他们在平时的演艺生涯中,注重创新,擅于吸呐影视及其他剧种的优势,分别开创了粤剧五大唱腔流派:薛派、马腔、白腔、马形薛腔、廖腔,对粤剧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以他们对粤剧艺术的贡献被历代粤剧艺人所记,在粤剧发展史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翻看五大唱腔流派的创始人的资料时,记者发现他们竟全都是佛山籍的演员。偶然抑或是必然,很难得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佛山的粤剧沃土很深很深。

《四只肥鸡》打动周总理

  1956年,“双百”方针出台,佛山粤剧事业踏上改革创新之路。1957年,娱乐剧团转由佛山市管理,此后,佛山专区青年粤剧团、佛山粤剧院、佛山地区粤剧团相继成立。当时,佛山粤剧名家云集,名伶有梁荫堂、冯少侠、梁冠南、庞顺尧、胡蝶女等等,他们演出了许多结合实际的剧目,如:《佛山胜天堂》、《社会主义好》等。而且,佛山专区青年粤剧一团演出的现代剧《四只肥鸡》还得到当时来广东视察的周总理的高度赞扬。

  文革之中,佛山粤剧发展几乎停滞。文革后,粤剧发展找到春天,当时名演员小神鹰、罗君超、陈小华、叶碧云等都在佛山。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名演员离开佛山,佛山粤剧发展遇到瓶颈。但佛山粤剧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民间,佛山的各种粤剧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熏粤剧爱好者们为演唱粤剧为乐,组成各种“私伙局”自娱自乐。据我市文化部门的不完全统计,佛山全市目前有正式名称的“私伙局”有206个,加上居民家庭中无名无姓的,″私伙局″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0个。而作为专业团体的粤剧团,近两年来更是不断的探索,力求排出精品,佛山青年粤剧团正印花旦李淑勤也逐渐成为粤剧舞台上的一颗耀眼明星。 纵观佛山粤剧发展历程,有起有落。近年来,社会各界更是高度重视粤剧的发展,刚刚公布的《佛山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传承和弘扬粤剧艺术的新途径,紧接着红红火火的“琼花焕彩”———2003佛山粤剧文化周也于本周拉开帷幕,佛山粤剧发展的美好前程正在向我们一一展望……

佛山粤剧之最

  一、1853年,佛山建立了最早的粤剧戏院———丹桂戏院。
  二、明万历年间,佛山建立了粤剧本地班最早的行会组织———琼花会馆。
  三、明万历年间,佛山建立了最早的粤剧红船专用码头———琼花水。
  四、清咸丰四年(1854),佛山粤剧艺人李文茂率数千红船弟子起义反清,在广西建立大成国,称“平靖王”,是中外戏剧史上“戏子称王”第一人。
  五、清咸丰四年(1854),由于李文茂起义反清,清政府禁演粤剧,捕杀粤剧艺人,民间将被杀艺人合葬于石湾金龟岗,以铁渣为记,称“铁丘坟”,是首个艺人公墓。
  六、祖庙万福台建于清顺治年间,是佛山最早的固定戏台,也是广东省目前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粤剧戏台。
  七、1957年,佛山专区青年粤剧团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青年戏曲团。
  八、1979年,佛山地区青年粤剧团应邀赴澳门演出,是文革后最早赴澳门演出的大陆粤剧团体。
  九、1986年,佛山青年粤剧团邀赴新加坡演出,成为中国与新加坡建立后第一个赴新加坡演出的大陆粤剧团体。
  十、1991年,李淑勤在佛山青年粤剧团担任主角,成为当时省内最年轻的粤剧正印花旦。
  十一、1993年,佛山青年粤剧团访问台湾,成为第一个赴台演出的大陆粤剧团体。

(编辑:温爱霞)

No comments: